《风采山东》走进莒县一小 开展AI赋能专题培训
山东讯 8月30日,为助力教师提升数字化教学能力,莒县第一实验小学特邀《风采山东》栏目组导演庞立军,为全体教职工开展了一场以《AI工具链重构教师备课生态》为主题的专题培训。此次培训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,通过六大模块的实操案例,为教师们解锁了AI赋能备课的创新路径。
AI游戏化教学:让知识巩固“活”起来
培训首模块聚焦课堂互动创新。庞立军导演演示了如何通过AI工具快速生成包含知识校验、即时反馈和分层挑战的互动游戏。以小学文学常识复习为例,教师仅需输入知识点,AI即可自动生成拼图游戏,将机械记忆转化为情境化应用。现场教师体验后表示:“这种游戏化设计能显著提升学生参与度,尤其适合低年级课堂。”

短视频资源挖掘与AI修复:破解备课素材难题
针对教师备课中常见的素材下载与修复痛点,庞立军分享了多平台视频下载技巧,并重点介绍了AI修复技术。以“苏轼与黄州”主题素材为例,通过AI降噪、画质增强等功能,老旧视频可焕发新生,为历史、语文等学科教学提供高清资源支持。
AI自动剪辑:分钟级生成教学视频
在百家号AI剪辑功能演示环节,庞立军展示了如何将课堂优秀作文转化为电视诗歌散文。教师输入文案后,AI可自动匹配超10亿素材库,完成配图、配音及智能包装,生成推荐量提升300%的成品视频。“这一功能将极大缩短备课时间,让教师更专注于教学设计。”一位语文教师评价道。
AI全链条创作:从班歌到校史的数字化表达
培训创新性地提出“AI+艺术教育”模式。庞立军以莒县第一实验小学校歌创作为案例,演示了AI歌词生成、旋律创作、AE片头设计及PR剪辑的全流程。此外,通过roop换脸技术、Topaz高清修复等工具,教师还可将校史照片转化为动态影像,打造沉浸式校园文化课程。

跨时空对话:AI重构历史教学场景
最令教师们惊叹的是“与古人对话”环节。利用即梦AI的“照片说话”功能,上传华罗庚历史照片并输入台词,即可生成口型同步的语音视频。结合剪映添加视频通话界面后,数学课堂可实现“与华罗庚共解难题”的跨时空场景。庞立军强调:“这种技术能打破历史人物的距离感,让学科教学更具情感共鸣。”
培训反响: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
莒县第一实验小学校长辛崇运在总结中表示,此次培训是学校“智慧教育升级计划”的重要一环。参训教师纷纷表示,AI工具链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备课效率,更开拓了“技术赋能育人”的新思路。据悉,学校后续将开展AI教学案例评比,推动技术落地常态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