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书画名家


中国书画学会副主席周京生艺展瓷都景德镇


6月6日至8日,齐白石门人、中国书画学会副主席、国家一级美术师周京生来到景德镇,在瑶里风景区采风写生,开展陶瓷艺术创作,用丹青妙笔在泥坯、瓷盘上勾勒出一幅幅瑶里的灵山秀水。

 “爱上瑶里,爱上这山这水。”

瑶里,古名“窑里”,因瓷窑出名而得名,素有“瓷之源、茶之乡、林之海”的美誉。古朴的明清建筑,幽深的原始森林,壮观的南山瀑布,久远的徽州古道令人流连忘返,叹为观止。7日清晨,山林中云雾缭绕,几户人家的房顶上升起了袅袅炊烟,周京生经过几个景点地采选,最终将写生地点选择瑶河上游卧龙潭宾馆附近的河边。

在清澈见底的河边,周京生早已搭好画架,将书画工具摆放在青石板上。只见周京生先生修长的身材、洒脱的长发显现出当代艺术家浪漫不羁的风采;睿智的目光,淡定的微笑流露出当代艺术家对这片原生态的景色,对这里淳朴的民风的痴醉之情。

写生现场,一些美术爱好者和村民被周京生的高超画技所吸引,纷纷驻足观看,还吸引了不少路过村民,让村民和慕名前来的书画爱好者一饱眼福。

在瓷坯上,周京生挥毫几笔,竹排、竹篙、竹箩、远山、翠树、河水便跃然“坯”上,构成绝妙的“瑶里印象”;他还欣然在瓷板上作瓷画,赋有历史痕迹的坯架装载着各类陶瓷器皿,一把茶壶一个杯,几座青山一汪绿水,就把“瓷之源、茶之乡、林之海”韵味描绘得淋漓尽致,让人赞叹不已。

写生完毕,周大师吟诗,赞美瑶里:“桥上观楼游古园,樟下品茗问鱼欢。泉流人绕山亦转,水起风生卧龙潭。”

 “这里风光优美、空气清新,非常适合艺术家在这里进行艺术构思和创作。”周京生告诉记者,“爱上了瑶里,这里的山和水给我创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。”

 “对景德镇,我一见钟情。”

据了解,周京生来景德镇已有三次。第一次是六年前带学生到景德镇写生;第二次是在今年4月中旬,为国际政要绘制书画大礼瓷瓶,对景德镇印象,他用《七绝?景德镇》赞道:“春游赣中山水佳,顶礼童宾义火侠。古窑今朝吾挥翰,君别瓷都带青花。”回到北京还不到两个月,这次周京生又一次踏上了南下景德镇的寻访“瓷缘”之路。

当谈及艺术家的灵感来源时,周京生介绍说:“景德镇人杰地灵,又有着深厚的陶瓷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环境,为艺术提供了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。这也是我对景德镇钟情的原因。”

对陶瓷艺术创作,周京生认为陶瓷艺术和书法艺术一样,要有扎实的笔墨功夫和深厚的文化底蕴,还要有超凡的学才胆识,更要有超前的艺术理念。“景德镇陶瓷是内容与形式高度完美统一的艺术,是瓷与画的结晶,”周京生告诉记者,“作品的立意要鲜明简约,情趣要高雅别致,始终做到瓷和画的相得益彰,达到统一协调,体现‘和而不同’的和谐精神。”

 “艺术要承上启下,艺术家要尊老爱幼。”

 “艺术要传承,艺术家要尊老爱幼,只有如此,艺术才能常青,文化才能传承。”周京生是这么说的,也是这么做的。

7日下午,周京生来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大师家里进行登门拜访。他现场题写“瓷艺万年”书法作品,赠送给王大师,并祝愿王大师健康长寿、艺术青春永驻。他说,“王锡良大师的作品风格简约,构图巧妙,设色素雅,能拜访王锡良大师是最荣幸的事。”

陶瓷学院美术系大三学生甘志远听说周京生要来景德镇写生,特意赶往瑶里向周京生老师学习,并用摄像机摄录了整个写生过程。 “大师作画很少人能看到整个创作过程,而在外写生更是少见,”他激动地告诉记者,“周京生老师绘画理念新颖,气韵生动,这是我第一次和大师‘亲密接触’,这次现场写生对我启发很大。”回到家后,甘志远仍还拿出自己的摄像机打开视频,反复揣摩周京生老师绘画技巧。

对新一代书画爱好者,周京生勉励年轻人要加深国学修养,增强美学理论和理法素质,实践技法,苦练基本功,掌握表现手法,他说“景德镇本身就是年轻人最好的学校,要沉下心把‘景德镇文化’钻研透,成功贵在坚持,要敢于挑战和超越自我,继承和更好地发展陶瓷文化。”

周京生号“大荒人”。何谓大荒人?曰:幼年度衣食之荒,少年历学业之荒,青年垦塞北之荒,中年拓人灵之荒,修身养性求返璞归真之洪荒,故称大荒人也。显然周京生最看重的是最后那个人“荒”字。 “师圣贤觅灵感,汇东西领异新”,这是周京生一生的追求,传播和交流陶瓷文化,弘扬陶瓷艺术更是大荒人的神圣使命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来源:中国江西新闻网)


作者: 风彩中国网

为您推荐

Copyright © 2020- 风彩中国网   & 保留所有版权